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主办单位:北京工商大学
国际刊号:1671-1513
国内刊号:10-1151/TS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13622 人次
 
    本刊论文
中国食品产业的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摘 要:咸阳市通过创新型城市建设可有力促进食品产业创新发展。但是,咸阳市食品产业存在产业结构布局失衡、产业聚集度低、科技投入少、产业创新要素指数偏低等一系列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咸阳市食品产业创新能力存在相关的制约条件,这包括创新主体不明确、成果转化率不高、科研机制不灵活等。要解决咸阳市食品产业的发展问题,就需要企业、研究机构与政府三者共同建构其创新发展路径。

  关键词:咸阳市;创新型城市;食品产业;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0-0042-03

  引言

  咸阳市作为国家级“天水—关中经济区”的大西安中心城市,其发展态势和综合实力将会对整个地区产生影响。在全国地市级城市中,咸阳市辖区的科教实力名列前茅,居于显著优势地位;而工业化、现代化水平却居位次偏后,城市整体竞争力处于明显劣势。这说明,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优势,在咸阳并未得到有效发挥。在这个背景下,咸阳市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城市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城市竞争能力的强弱,咸阳整体竞争力偏弱说明城市的创新能力亟待加强。食品工业是咸阳的传统支柱产业,通过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整合全市食品科技资源,推动咸阳市食品产业创新发展,既可促进咸阳的食品产业的规模实力,又可加快咸阳市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步伐。

  一、咸阳市食品产业创新现状分析

  2011年,咸阳市全市工业支柱产业完成总产值1 632.3亿元,比上年增长32.3%,其中食品工业实现产值236.8亿元,增速为37%,名列咸阳市重点发展的八大支柱产业的第三位,同时涌现了一批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食品企业,推动了咸阳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相对于咸阳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城市科技实力,咸阳市的食品产业发展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首先,咸阳食品行业的同质化严重。由于咸阳地处内陆,主要食品加工企业以当地主要的农产品的深加工为主,所加工出来的食品非常相似,这造成咸阳的食品产业同质化严重。而这种同质化的食品使得同业竞争激烈,掌握销售渠道的商业超市在这种同业竞争中利润畸高,对咸阳的食品行业造成很大伤害。

  其次,咸阳市的食品产业结构布局失衡。在咸阳市的食品工业的产业布局中,食品加工业占全行业的一半以上,基本处于主导地位,这种产业布局现状使得整体行业处于上游加工阶段。所以,这种产业布局失衡的后果表现为,农产品的加工方式粗放,工业产品的深加工较少、产品的附加值低,其产业链处于食品工业的上游阶段。

  再次,咸阳市的食品产业的聚集度低。在咸阳市的食品企业中,小型企业占整个食品行业的90%,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产业链条也较短,农业原材料基地与食品消费市场、食品加工企业的产业链难以真正形成。这样的产业规模形式,使得生产集中度欠缺,不能形成规模经济,难以打造知名食品品牌。

  最后,咸阳市的食品产业科技投入少。咸阳市的食品工业科技基础薄弱,食品工业的科技研发人员只占全市科技人员的9%,并且主要集中在食品加工和食品制造方面,2011年的食品工业科技活动费用只占全市科技费用的5%。咸阳市的食品工业科技来源主要是依靠中小企业内部的小规模研发,城市的食品科技的专利申报数在个位数徘徊。

  2011年咸阳的食品制造业产业创新要素的七项指数,可以细化说明咸阳市食品产业的创新现状。咸阳市食品产业的自主研发创造能力排在全国地市级城市中下水平;创新值价实现能力是最能直接地反映行业创新能力的指标,它着重从创新产出方面评价行业创新能力,这个指数处在全国地市级城市的中等水平;市场创新能力反映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主要从国内和国际市场两方面来考察,这个指数咸阳市的食品产业处于中下水平;管理创新能力反映了一个企业在成本费用等管理方面的艺术和效率,咸阳市的食品产业的这项指数列中等地位;工艺设备创新能力是根据固定资产和人力资本使用情况来考察一个企业的创新能力,这项指数,咸阳市处于中等地位;创新效率着重考察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率,咸阳的这项目指标位列全国地市级城市前列;创新绩效是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测度,这项指标咸阳市处于中等地位。综合以上食品制造业创新要素的七项指数,可以得出结论,咸阳市的食品产业整体创新水平仍处于全国地市级的中下游水平,食品行业缺乏创新,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咸阳市食品产业创新能力的制约条件

  虽然咸阳市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但是整体而言,咸阳市的食品产业创新能力还是偏弱,主要是由于咸阳市地处西部内陆,由于历史与思想上的深层次原因,存在一系列的食品产业创新能力的制约条件。

  1.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由于咸阳食品产业普遍对食品创新重视不够,食品产业的技术含量不高,因此诸多企业的创新处于一种较低层次的状况,主要以模仿甚至仿制知名品牌的食品为主。由于咸阳市地处西部内陆,政府还没有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这种知识产权的保护现状,使许多食品企业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和时间产出的创新型产品,一旦被市场认可,很多企业就会跟风仿制,而这些仿制企业又不能被有效制裁,这使进行食品创新的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受到挫伤。同时,很多企业业主在原始积累过程中盲目跟风,却误打误撞赚到第一桶金,尝到了跟风模仿的甜头,因此对有一定风险的创新科研投入不感兴趣,他们对食品知识产权自然就没有基本认识,更谈不上重视与保护。

  2.创新主体不明确

  中国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在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而咸阳市作为内陆地级市,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尤深。企业的技术政策是由政府统一计划下制定与实施的,这就造成企业对科技的需求缺乏紧迫感,企业技术投入资金少,创新能力薄弱。相反,咸阳市政府和高校被不适当的赋予“创新主体”角色。因此,在咸阳市食品产业中,本应当成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却成为次要角色,许多企业技术创新淡薄,专利成果实现商品化、产业化的极少,大多数专利产品成为“样品、礼品、展品”而被束之高阁。这样,由于食品企业没有成为创新的主体,而作为政府的附属物,企业与创新的利益和风险没有直接关系,利益主体不明确,食品企业管理者缺乏企业家所拥有的内在创新冲动和需求,食品企业在整个创新过程中是消极被动的,导致微观创新动力不足,缺少创业热情,从而在技术进步上抱着等、靠、要的态度,最终导致食品企业难以成为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主体。

  3.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咸阳市的食品产业科研单位形成供给型的科研模式,这种科技模式极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供给型模式开发研制的成果,一方面市场信息不灵通,食品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信息很难迅速传播,食品企业也没有直接得到最新科技信息成果的渠道,科研机构和食品企业之间缺乏直接交流接触的环境;另一方面由于这些食品产业科研成果脱离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这种供给型模式,表面上看起来,科研机构有许多成果,实际上能够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成果不多,这是造成食品产业科研成果转化难的关键所在。这种供给型模式的弊端是科研与经济严重脱离,导致食品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食品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贡献不高,这造成咸阳市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4.科研机构机制不灵活

  咸阳市的食品产业科研院所和高校里的科研机构较为僵化,一方面,科研人员比较重视个人荣誉,追求成就和实现自我价值,他们从事科研的目的是出成果、出论文或论著,这也是高校和科研院所评价科技人才绩效的主要方面,尤其在职称评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他们对科技成果的开发与应用不重视,虽然近几年政策也开始重视成果转化的比重,但力度远远不够;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知识技术在市场上仍不被重视,再加上分配机制不完善等,使咸阳市的高校、科研院所没有足够的动力主动与企业合作。科技人才是科技资源中最为宝贵的资源,由于人才流动与利益的分配还不能完全和市场接轨,不能充分体制效率和效益原则,因而影响了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同时,食品产业科技资源的配置难以完全实现市场化,其中尤以科技组织的形成、科技人才的流动、科技成果的评价受到诸多非市场因素制约等问题突出。

  三、咸阳市食品产业创新发展的实现路径

  知识经济时代所具有的科技与生产高度一体化发展的本质特征,就是技术创新和扩散是由经济原则、技术原则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原则所规范的过程,因此城市技术创新体系应是具有相应功能的企业、研究机构和政府组成的网络系统。同样的,咸阳市食品产业的创新发展也由企业、研究机构与政府三者共同建构现实路径。

  1.政府要全力保护创新性知识产权

  咸阳市政府要采取坚决措施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从而达到规范市场秩序,保护创新性知识产权的目标。这首先要求把查处侵犯知识产权予以充分重视,并把其视为食品产业发展的首要措施。在此基础上,联合公安、质检、工商等机构共同建构打假网络平台,严格依法行政,并与主流媒体合作曝光一些侵犯知识产权的企业,宣传具有创新性知识产权的企业,为企业知识产权提供信息支撑,提高全市民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此外,利用网络信息化平台,依托咸阳市的知识产权局的信息服务系统,打造集政务、专利、版权、商标等于一体的食品创新性知识产权的管理模式,推进政府知识产权局、食品研发部门以及食品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通过土地优惠政策和财税手段,让有实力的食品企业快速进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品产品生产与营销中,从而实现食品产业创新性知识产权的突破。

  2.建立政府食品产业科技调控体系

  在食品产业技术创新中,政府凭借自身的特殊地位,承担着组织和优化系统结构,激发和规范各系统要素的职能,政府可以各种手段对食品技术创新进行宏观调控,促进食品技术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食品技术创新系统有序运行。具体来说,针对食品产业,咸阳市政府需要出台和执行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维护食品市场的平等竞争,完善食品市场调控体系,监督食品市场安全与运行,以创造良好的食品产业发展的环境。同时,注重食品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产品的信息化,实现食品技术成果的有偿转让和推广。食品市场是食品企业的基本生存环境,它既为企业提供各种创新要素投入,又是企业创新成果实现的场所。在食品技术创新的过程中,食品市场承担着动力激发和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的主要职能,政府调控的目的就是保证市场充分发挥这两项主要职能,通过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促使各种创新资源合理流动,满足食品企业创新所需用的各种要求,加速食品企业技术创新的速度,从而实现咸阳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3.建立科研院所食品产业科技研发体系

  在咸阳市所属的食品产业相关的科研院所与食品企业形成产学研研发体系,具体说有三个体系建立协调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协议性协调,指科研机构刚进入食品企业时,相互之间冲突的解决以签订协议与合同的方式进行,以硬性的制度作保障。这是因为刚进入食品企业,一系列矛盾突然激化,潜在矛盾显在化,通过协议,规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然后在协议的保证下,使产学研研发体系得以运作。但协议性协调,不能作为一个解决企业与科研院所目标不一致的长久之策。第二个阶段是机制性协调,这是指食品企业与科研机构在相互进行内部信息与能量的交换,不断取消硬性的死板的协议性协调方式,通过修正食品企业的运行机制,不断调整科研组织的结构,使科研结构成为食品企业的一个有效的组成部分。此时科研部门与食品企业相互协商,统一目标,机制相互转化,以适应共同存在的整体研发系统。第三阶段是自觉性协调,科研部门成为食品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食品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有一个完善的、自觉的协调研发系统。

  4.建立食品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根据咸阳市食品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创新型城市背景下,食品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按其功能可划分为相互关联的创新决策子系统,R&D(研究与开发)子系统、创新实施子系统及创新实现子系统四个部份。

  食品企业技术创新决策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把食品科技进步与市场需求有效结合起来,创造出体现这种结合的新产品和新工艺,以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创新决策系统,是食品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食品企业R&D系统是食品企业以自身的研究与开发为基础并借助于外疗成果引进与外部技术合作,从开发研究与设计,到样品样机研制,直到通过中间试验的一整套技术主案的制定过程,其主要任务是从技术上对创新决策的实施和实现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食品企业创新实施子系统,是使新产品或新工艺正式投产,让食品技术创新成果转变为企业实际的生产力的过程。它也是创新决策和创新方案通过评估和中试之后在企业中物化的过程,只有通过这个过程才能实现生产要素的重组或生产函数的转移。食品企业创新实现子系统,是指创新成果变成食品企业的直接生产力并生产出创新产品以后,食品企业技术创新并未结束,而是通过积极的销售活动和售后服务,使自己的创新产品迅速进入商品市场,占有、巩固并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从而使企业实际获得更大经济效益的过程。

  结论

  创新型城市建设要求咸阳市提高城市的科技水平,把科技力量转化为产业优势。咸阳市食品产业的创新应该立足于陕西传统食品的工业化上,或者咸阳地方传统食品的工业化研究,把真正属于中国传统的特色食品进行创新。因此,在此背景之下,咸阳食品产业要坚持科技创新发展,以科技推动产业进步,走出一条咸阳食品工业化、科技化的特色之路,从而带动咸阳市经济的整体发展。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食品科学技术学报》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食品科学技术学报》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